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9年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数据。据有关部门对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5.5万家企业调查,2019年一季度,上述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9799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8.3%。分产业类型看,文化制造业营业收入840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2%;文化批发和零售业3588亿元,增长5.8%;文化服务业7812亿元,增长13.2%。
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高级统计师殷国俊指出,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数据主要呈现三大特征:
文化产业保持较快增长。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979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3%,比2018年全年加快0.1个百分点。
文化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一是文化服务业的占比提高。文化服务业营业收入的增速为13.2%,分别比文化制造业、文化批发和零售业快8.0和7.4个百分点;文化服务业营业收入的占比达39.5%,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7个百分点。二是文化核心领域的比重提高。核心领域营业收入增长12.0%,远高于相关领域3.5%的增速;文化核心领域营业收入的比重为58.5%,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9个百分点。三是西部地区增速较快。西部地区文化及相关产业营业收入的增长速度为15.2%,远高于中部地区的10.7%、东部地区的7.3%;西部地区占全国份额为9.0%,高于上年同期的8.4%。
文化新业态发展迅速。在文化及相关产业9个行业中,增速超过10%的行业有5个,分别是新闻信息服务(20.9%)、文化投资运营(13.3%)、创意设计服务(12.5%)、文化传播渠道(11.5%)和内容创作生产(10.1%),均涵盖了大多文化新业态。进一步分析发现,这些行业中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文化产业园区管理、互联网广告服务、电子出版物、互联网文化娱乐平台等基于互联网平台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文化新业态营业收入增长速度均在20%—40%之间,表明文化新业态已成为引领和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文化产业在各地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山东,首届中国(淄博)国际喜文化产业节吸引了来自全国20多个地市及韩国、日本相关产业的近千人参与,共同分享民俗、民风、传统礼仪、喜庆文化相互融合的经验;在四川,四川出版集团和川报集团携手发挥各自优势,在文化产业IP共建、投资等领域与封面传媒加强交流合作,共同探索在特色旅游地区开展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创品;在广东,第十五届文博会在深圳紧锣密鼓地筹办,香港、澳门和广东9地市的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成果将集中亮相……
北京市社科院经济所所长杨松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老百姓对于文化产品的消费需求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出现明显增长,成为文化产业及企业实现快速发展的重要背景和基础。
"长期以来,文化给人的感觉相对比较虚。如今,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文化企业的壮大,让越来越多的文化元素实物化、服务化,更加真切实在。与此同时,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还伴随着与旅游、金融、消费等其他维度的融合,这对于我们调整优化经济也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杨松说,目前,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与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相比,供应还略显不足。未来,要一方面进一步加大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另一方面加大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持引导力度,让文化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